污水中的氮一方面來自于化肥和農業廢棄物。另一方面來自城市生活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豐富的氮,其中糞便是生活污水中氮的主要來源。氨氮的來源主要有制革廢水、酸洗廢水等工業廢水。
含氮化合物在水體中的轉化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含氮有機物在水體中逐漸被微生物分解成較簡單的化合物,最后生成無機氨氮,稱為氨化過程;第二階段是氨氮在有氧的條件下,轉化為亞硝酸鹽與硝酸鹽,稱為硝化過程;第三階段是亞硝酸鹽與硝酸鹽在低氧或無氧條件下,被反硝化菌還原轉化為氮氣,稱為反硝化過程。氨化可以在有氧或無氧條件下進行,硝化則只可以在有氧條件下進行。如果水體缺氧,則硝化反應不能進行。
硝化的概念是什么?
傳統生物脫氮理論認為氨氮是借助兩類不同的細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將水中的氨氮轉化為氮氣而去除。首先在好氧條件下,亞硝酸細菌以氧作為電子受體,將氨氮轉化為亞硝酸鹽,之后硝酸細菌將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這個反應過程稱為硝化反應。
反硝化的概念是什么?
硝化反應完成后,反硝化細菌利用各種有機基質作為電子供體,以硝酸鹽或亞硝酸鹽作為電子受體,進行缺氧呼吸,將硝酸鹽或亞硝酸鹽轉化為氮氣,這個過程稱為反硝化。
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概念和原理是什么?
短程硝化反硝化就是將硝化過程控制在NO2-階段,阻止進一步氧化為NO3-,直接以作為電子最終受氫體進行反硝化。與傳統生物脫氮工藝相比,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脫氮工藝可節約供氧量25%左右,節約反硝化所需碳源40%左右,減少污泥生成量,減少硝化過程的投堿量,縮短反應時間,相應減少了反應器容積30%~40%。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概念和原理是什么?
傳統的脫氮理論認為脫氮需要經過硝化和反硝化兩個不同的過程。反硝化是異氧兼性厭氧菌,只有在無分子氧而同時存在硝酸和亞硝酸離子的條件下,它們才能利用這些離子中的氧進行呼吸,使硝酸鹽還原。但研究表明,硝化和反硝化可在同一反應器中同時發生,許多實際運行中的好氧硝化池中也常常發現有總氮損失,這一現象被稱為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同步硝化反硝化具有減少碳源、節省曝氣量等優點。
![]() |
版權所有:鞏義市大千凈化材料有限公司 地址:鞏義市夾津口鎮工業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