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廢水,可以根據其污染物類型及污染程度,采用一種或多種水處理劑進行處理。常用于處理油田用水的水處理劑有絮凝劑、破乳劑、緩蝕劑、阻垢劑、殺菌劑等。
絮凝劑
絮凝是水處理工藝中常用的技術之一,其主要目的是破壞水中膠體的穩定性,使其沉降,從而去除水中的天然有機物。在水處理初期,可以用單一絮凝劑或者復配絮凝劑,使水中的膠體和懸浮物顆粒絮凝成較大的絮凝體,便于從水中分離出來,從而達到水質凈化的目的。再根據其分子量的大小、官能團的性質以及官能團離解后所帶電荷的性質,可將其進一步分為高分子、低分子、陽離子型、陰離子型和非離子型絮凝劑。絮凝劑通常分為三類:無機絮凝劑、有機絮凝劑、天然高分子絮凝劑。常見的絮凝劑種類有:鋁鹽(聚合氯化鋁、硫酸鋁、聚合氯化鋁鐵)、鐵鹽(聚合硫酸鐵、硫酸亞鐵)、聚丙烯酰胺等。
破乳劑
破乳劑大體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油包水乳狀液的破乳劑,一般稱為傳統破乳劑,主要是用來脫除油中含的少量水分。第二類是水包油乳狀液的破乳劑,稱為反相破乳劑。反相破乳劑主要用于含油污水處理,廣泛應用于油田、氣田、頁巖氣開采、煉油、石化、化工等行業含油廢水的除油操作。
殺菌劑
在油田二次采油中,需要大量回注水,由于回注水中一般都含有硫酸鹽還原菌(SRB)、腐生菌(TGB)和鐵細菌等一系列不利于注水采油的細菌微生物。油田系統中微生物的生長、代謝和繁殖可造成鉆采設備和注水管線及其他金屬材料的腐蝕和損壞、管道和注水井的堵塞;使油層孔隙滲透率下降,妨礙注水采油:甚至可以降解其他油田化學品并且降低藥劑的使用效率。由于化學品處理法具有經濟、方便、高效等特點,因此在我國油田工業生產實際運行中一直作為主要的處理手段。油田常用殺菌劑包括氧化型殺菌劑和非氧化型殺菌劑。
①氧化型殺菌劑主要包括氯系列(如氯氣、二氧化氯、穩定性二氧化氯、次氯酸、次氯酸鈉等)、溴系列(如溴素、活性溴化物、氯溴等)、臭氧及過氧化氫等。
②非氧化型殺菌劑主要包括離子型殺菌劑、非離子型殺菌劑和復合殺菌劑。
除氧劑
油田注入水中含有溶解氧會產生諸多危害:①水中溶解氧不僅直接造成管道腐蝕,而且如果鋼鐵表面有沉積物存在,就會形成氧濃度差電池腐蝕,其腐蝕速度相當快;②水中溶解氧進入油層后對水中溶解鐵和原油中的膠體進行緩慢的氧化,形成細小的沉淀,導致油層孔隙減小,降低原油的采收率;③三次采油中的注聚合物驅油提高采收率的廣泛應用,亦對水中含氧有嚴格要求。實驗表明,水中溶解氧會氧化聚合物,使高分子聚合物的分子鏈變短,致使黏度變小,最終降低了驅油效果?偠灾,對油田注入水除氧是十分必要的。
油田常用的除氧劑有亞硫酸鈉、聯氨以及丙酮肟等,他們可以單獨使用,有時也與催化劑或其他除氧助劑配合使用。
阻垢劑
結垢問題是困擾注水開采和三元復合驅技術發展應用的大問題。在油田注入系統,由于堿與二氧化碳的不完全反應生成陰離子碳酸根或碳酸氫根,并與水中的陽離子(鈣離子、鎂離子及鋇離子等)結合,在地下儲層中,泵頭、泵閥、靜混器、注入泵及采油井井筒內,地面油氣集輸設備管線內產生無機鹽結垢。在采出系統中,由于堿與油藏中的一些巖石礦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使采出液隨溫度、pH值、摩擦力變化,導致井筒中大量結垢。這些結垢問題常常導致正常生產過程的中斷,降低產油率,增加成本。因此阻垢劑的研究和使用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
油田所用阻垢劑多為聚合物阻垢劑,根據聚合物阻垢劑成分,分為天然與合成聚合物阻垢劑兩類。合成聚合物根據是否含有磷元素又可分為合成含磷聚合物阻垢劑和無磷阻垢劑。
![]() |
版權所有:鞏義市大千凈化材料有限公司 地址:鞏義市夾津口鎮工業區 |
![]() |